离婚后妈妈依然拥有监护权是正常的,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是法定的,并不会因离婚而消除。如果在行使监护权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可参考以下应对方式。
若妈妈在行使监护权时,与孩子父亲产生纠纷,双方可以先尝试协商解决。比如就孩子的教育方式、居住安排等问题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意见,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若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专业的调解人员从中斡旋,帮助双方化解矛盾。
如果孩子父亲阻碍妈妈行使监护权,妈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孩子父亲停止侵权行为,保障自己对孩子的监护权。在诉讼过程中,妈妈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孩子的生活照片、学校记录、与孩子父亲沟通的聊天记录等,以证明自己对孩子行使监护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若妈妈自身存在不利于行使监护权的情况,比如患有严重疾病、有虐待孩子等行为,孩子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妈妈的监护权。但这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且需要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充分的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即使父母离婚,双方仍然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孩子享有监护权。这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法律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还规定了监护权的撤销情形,如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防止监护人滥用监护权。在处理监护权纠纷时,法院会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为原则进行判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孩子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