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确认自身购房资格: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购房政策,需先了解当地的限购政策、社保或纳税要求等,确认自己具备购房资格。可通过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网站、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2. 准备购房资金:除了首付,还需准备好契税、维修基金等相关税费。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当地房价,合理确定购房预算。
3. 选择合适房产:通过房产中介、网络平台等渠道寻找符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房子。实地考察房屋的位置、户型、朝向、配套设施等情况。
4. 申请按揭贷款:选好房子后,与开发商或卖家签订购房合同。然后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出按揭贷款申请,需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银行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审核。
5. 办理贷款审批:银行收到申请资料后,会进行调查和审批。审批过程中可能会要求申请人补充资料或进行面谈。如果审批通过,银行会出具贷款承诺函。
6. 办理房产过户和抵押登记:在贷款审批通过后,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首付,然后与卖家一起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之后,将新的房产证抵押给银行,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7. 开始还款:完成抵押登记后,银行会按照合同约定发放贷款。申请人需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和时间,按时还款。
离婚后按揭购房涉及多个法律方面。在购房合同签订方面,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双方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内容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房屋的基本信息、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等。
在按揭贷款方面,申请人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受法律保护。银行有权利按照合同约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审查,申请人有义务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如果申请人未按照合同约定还款,银行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如加收罚息、提前收回贷款等。
在房产过户方面,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需要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只有完成过户登记,房屋的所有权才正式转移到购房者名下。在办理抵押登记后,银行对房屋享有抵押权,在申请人未还清贷款前,未经银行同意,不得擅自处分该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