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伤者后的赔偿金额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造成伤者残疾,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如果造成伤者死亡,还需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具体的赔偿金额,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事故责任的划分:根据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确定肇事者在事故中承担的责任比例。如果肇事者全责,那么通常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如果是主次责任或同等责任,则按照相应的比例承担赔偿。
2. 伤者的伤情:包括受伤的严重程度、治疗的费用、康复所需的时间和费用等。
3. 伤者的收入和工作情况:影响误工费的计算。
4. 伤者的家庭状况:比如是否有需要扶养的人等。
5. 当地的经济水平和相关赔偿标准:不同地区的赔偿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交通事故的赔偿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侵权人应当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以弥补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害。在确定赔偿金额时,需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并依据法律规定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进行计算。同时,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险的责任范围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双方对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