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前夕,突发问题常令人措手不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离婚程序造成影响甚至引发新的争端。本文旨在梳理离婚前常见的突发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帮助当事人在关键时刻作出明智的判断。
一、离婚前遇到的突发问题怎么办?
1. 对方提出离婚,要求立即搬离
根据我国法律,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的,不能强迫对方离婚。若对方无故要求搬离共同住所,当事人可收集证据,例如对方言语或短信,并及时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维护自身居住权。
2. 对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前,一方擅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侵害另一方合法权益。当事人可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冻结对方的银行账户或查封其房产。收集转移财产的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或不动产变更登记证明。
3. 对方实施家暴行为
家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若离婚前遭遇家暴,当事人应及时报警,并向当地妇联或相关社会组织寻求帮助。收集家暴证据,如伤情鉴定或报警记录,可作为日后诉讼的关键证据。
二、离婚时如何处理子女抚养问题?
1. 无法就子女抚养达成一致
若双方无法就子女抚养达成一致,根据我国法律,三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归母亲抚养,三周岁以上的子女抚养权原则上判给更有利于子女成长的父母。
2. 对方拒绝履行抚养义务
一方拒不履行抚养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给付抚养费。法院判决后,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确保子女的抚养权得到保障。
三、离婚时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1. 对方隐匿转移财产
若一方隐匿或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当事人可通过查账、搜集证据等方式,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可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防止对方进一步转移财产。
2. 对方要求分得婚后个人财产
婚后个人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一般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若对方要求分得婚后个人财产,当事人应出示相关证据,如工资流水、购房合同等,证明该财产为婚后个人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