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回答仅供参考。
离婚律师团
如果工伤后公司不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自行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需准备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等材料。
2.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 与公司协商赔偿: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后,可以与公司协商赔偿事宜,明确赔偿项目和金额,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
4. 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仲裁时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相关证据等材料。
法律解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法律规定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公司不履行相关义务时,职工可依法维权。

损害赔偿律师团
工伤后公司拒不承担责任时,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维权,需严格按流程操作以确保权益实现:
1、立即收集关键证据。核心证据包括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工资转账记录、考勤表、工牌等,若未签订书面合同,可收集同事证言、工作群聊天记录等)、工伤发生证据(事故现场照片/视频、报警记录、医疗机构出具的初诊病历及诊断证明,需明确受伤时间、地点、原因与工作的关联性)。证据需留存原件,复印件需注明来源并由提供方签字盖章。
2、自行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用人单位未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社保部门提供模板)、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齐全的社保部门应在15日内受理,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3、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经工伤认定后,若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一般在认定结论作出后即可申请)。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认定决定书、完整医疗病历等,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必要时可延长30日)出具鉴定结论,明确伤残等级(1-10级)及生活自理障碍程度,此结论是计算赔偿金额的依据。
4、协商无果后投诉或仲裁。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先与公司协商赔偿(赔偿项目含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具体标准按《工伤保险条例》及地方规定执行);协商不成的,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需提交书面投诉材料及证据,监察部门有权责令公司限期支付);仍未解决的,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仲裁委员会一般在45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可延长15日。
5、对仲裁结果不服可诉讼。若对仲裁裁决不服(不含终局裁决),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公司拒不履行生效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等),法院可采取查封财产、划拨账户等措施。
法律依据补充:《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明确,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伤赔偿由用人单位全部承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条规定,劳动争议未经仲裁不得直接诉讼。维权过程中需注意时效节点,避免因超期导致权益受损,必要时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律师帮助。

合同纠纷律师团
如果工伤后公司不管,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要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就医,保留好所有与医疗相关的资料,包括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这些是后续处理工伤的重要证据。
劳动者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材料。
在拿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待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确定伤残等级。
若公司没有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相关的工伤赔偿费用将由公司承担。如果公司拒不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劳动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解决方案:1. 及时就医并保留好医疗资料。
2. 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3. 伤情稳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5. 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