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准备离婚期间不断承受言语攻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第一,保持冷静和理智。尽量避免与对方在情绪激动时发生正面冲突,以免言语攻击升级,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可以选择暂时离开冲突现场,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进行沟通。
第二,收集证据。将对方言语攻击的内容进行记录,比如通过录音、截图聊天记录等方式。这些证据在后续的离婚诉讼中,如果涉及到对方存在过错或者对自己造成精神损害等情况时,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寻求第三方调解。可以找双方都信任的家人、朋友从中斡旋,让他们了解情况后进行调解,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也可以寻求社区、居委会、妇联等组织的帮助,这些组织通常有专门的调解机制和人员,能够公正客观地进行调解。
第四,报警。如果言语攻击行为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甚至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如存在威胁、恐吓等言语,可以及时报警。警方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对实施言语攻击的一方进行警告、批评教育等。
第五,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对方继续实施言语攻击等行为。如果言语攻击给自己造成了精神损害,还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对方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在离婚期间遭受的言语攻击如果符合上述情形,实施者可能会面临治安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言语攻击如果构成家庭暴力或者使当事人面临现实危险,当事人就可以依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在离婚诉讼中,如果一方的言语攻击等过错行为导致另一方遭受精神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