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处理。如果是刑事案件,即使受害人既不谅解也不要赔偿,犯罪嫌疑人仍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司法机关会依据案件的证据和法律进行定罪量刑,受害人的态度可能会在量刑时作为一个参考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如果是民事纠纷,受害人拒绝赔偿,这并不意味着侵权方可以免除责任。侵权方仍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可能会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判决侵权方进行赔偿。
如果双方是在协商解决的过程中出现受害人这样的态度,那么可以尝试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或者专业的调解员来介入,帮助双方沟通,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法律层面,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领域,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来处理类似的情况。对于刑事案件,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受害人的谅解只是一个酌情考虑的情节。在民事案件中,侵权责任的认定主要基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损害后果,受害人不接受赔偿并不改变侵权方的法律责任。法律强调的是公平和正义,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不会因为受害人的个人态度而忽视法律的规定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