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是在不将罪犯与社会隔离的情况下,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一种方法,是在社区环境中对罪犯进行管理教育的所有方式的总称,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那么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守的矫正制度是什么?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所以整理了本文,下面立即为您解答,如果您问题比较紧急立即本站问律师即可,全天在线解答疑难, 针对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法律建议,让您的权益得到最完善的维护!
一、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守的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守的矫正制度大致如下: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2.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3.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4.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二、缓刑社区矫正什么意思
缓刑社区矫正就是暂不收监,在社区进行改造,要定期向司法部门汇报,接受思想教育,如果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或者没有按时汇报和接受教育的,会被再次收监,按原刑期执行。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三、判三年可以监外执行吗
判三年不一定可以监外执行。
监外执行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犯罪分子已经被确定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罚的,不会再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对符合逮捕条件,满足一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以上就是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守的矫正制度是什么相关法律知识整理内容分享,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守的矫正制度包括定期向司法所报告参加教育学习、社会活动等情况,居所等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等制度。若您的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建议直接本站电话咨询律师,一键提交诉求,优质法律顾问立即回电,详细解答疑点,帮助您解决法律困扰,快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