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立即向地铁工作人员求助,告知受伤情况,并要求他们协助处理。同时,尽可能收集现场证据,如拍照、录像、寻找证人等。
及时就医治疗,保留所有的医疗记录和费用票据,这对于后续的赔偿计算至关重要。
然后,确定受伤的原因。如果是地铁设施故障、地铁运营方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应与地铁运营方进行沟通协商赔偿事宜。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要求地铁运营方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地铁运营方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对乘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因地铁运营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乘客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乘客在地铁上受伤,有权要求地铁运营方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在确定赔偿责任时,需要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如果乘客自身存在过错,如未遵守地铁乘车规则等,可能会减轻地铁运营方的赔偿责任。
证据在赔偿纠纷中起着关键作用。乘客收集的现场证据、医疗记录、费用票据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受伤事实和损失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