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回答仅供参考。
劳资纠纷律师团
公司曾经拖欠工资是可以告的。劳动者可以先与公司进行协商,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资。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公司限期支付。若公司逾期仍不支付,劳动监察部门可责令其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如果劳动者想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仲裁委受理后会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裁决。若劳动者或公司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等情形下的支付令及加付赔偿金等措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法律规定赋予了劳动者在公司拖欠工资时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和途径。

拆迁律师团
公司曾经拖欠工资,劳动者通常是可以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也明确指出,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不过,维权是有时间限制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此外,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公司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以及拖欠的具体金额等。
参考解决方案:
1. 与公司协商:尝试与公司沟通,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资,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反映情况,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
公司曾经拖欠工资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需结合诉讼时效、证据材料及法定程序综合判断,以下从法律规定和实操角度具体分析:
1. 诉讼时效是核心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工资被拖欠之日起计算。例如,公司2023年1月拖欠工资,劳动者若2024年2月才主张权利,且无时效中断/中止情形,仲裁机构可能因时效届满不予受理。但存在例外:若劳动者曾通过微信、邮件等向公司追讨工资(需保留记录),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调解,时效会从主张权利之日起重新计算(即时效中断);若劳动者因重病、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无法及时维权,时效可暂停计算(即时效中止),待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2. 需准备完整证据链。无论通过仲裁还是诉讼维权,劳动者需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及工资被拖欠的事实。核心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转账流水(显示公司发放工资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与公司负责人的沟通记录(如催讨工资的聊天记录、邮件)等。若公司出具过书面欠条(明确欠薪金额和支付时间),可直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五条,以“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无需经过仲裁前置程序,此时诉讼时效为3年(从欠条约定的支付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3. 维权程序需依法推进。未出具欠条的情况下,劳动者需先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法定前置程序,不可直接起诉。仲裁申请需提交《仲裁申请书》(写明公司信息、诉求、事实理由)、证据材料及身份证明。仲裁委受理后一般45日内结案,案情复杂可延长15日。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若仲裁委因时效问题不予受理,劳动者可持《不予受理通知书》直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查时效是否成立。
4. 特殊情形下的优先救济。若公司拖欠工资同时存在“未缴纳社保”“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等情形,劳动者可在仲裁中一并主张补缴社保、支付未签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等权益,提高维权效率。此外,若公司经营困难、濒临破产,劳动者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启动“欠薪保障金”垫付程序(部分地区有此制度),优先获得部分工资清偿。
综上,只要未超过法定时效且证据充分,公司曾经拖欠的工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建议劳动者在发现工资被拖欠后及时行动,避免因时效届满丧失胜诉权,同时留存好劳动关系和欠薪相关证据,必要时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或律师咨询具体操作细节。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