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期间是可以买房的。不过在离婚期间买房需要格外关注房屋产权归属、资金来源等问题,因为这可能会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产生关联。
如果处于协议离婚阶段,双方已经就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并且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属,那么一方用个人财产买房,通常该房屋属于购房一方的个人财产。但要注意保留好资金来源的相关证据,比如银行转账记录等,以证明购房资金是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处于诉讼离婚阶段,在法院尚未判决离婚且未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用夫妻共同财产买房,可能会被认定为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转移财产的一方可能会少分或不分财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若要买房,建议与对方协商一致,或者向法院咨询是否会产生不利后果。
若担心买房行为会引发财产纠纷,可采取以下办法:一是与配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该房屋的归属。比如,约定用一方的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归该方所有。二是咨询专业律师,律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帮助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三是在买房过程中,妥善保存各类证据,包括购房合同、付款凭证、资金来源证明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证明房屋的出资情况和归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在离婚期间买房要避免出现转移财产的嫌疑。根据民法典关于财产约定的相关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的方式,能够明确房屋的产权归属,避免日后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