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向晚辈借钱是否约定利息以及利息的多少,首先取决于双方的协商和约定。如果双方在借款时明确约定了利息,那么应当按照约定来执行。如果没有约定利息,按照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如果约定了利息,利息的计算方式和利率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目前,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过这个上限的利息约定是无效的。
在处理与长辈的借款利息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亲情关系和法律规定。如果长辈确实有困难,并且双方关系亲密,晚辈可能会选择不收取利息或者降低利息。但如果借款金额较大,并且可能影响到晚辈自身的财务状况,那么明确约定利息也是合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法律对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过高利息导致的不公平和社会问题。在长辈借款利息的处理中,同样需要遵循这些法律原则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