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借贷的利率是有法律规定的限制的。如果您认为借钱利息高点没事,这种想法存在较大的风险和法律隐患。
法律对于借贷利率有明确的规定。按照相关法律,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 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 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您约定的利率过高,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 法律风险: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利息约定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可能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过高的利息。
2. 经济压力:过高的利息会给借款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能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信用受损、被追债等。
3. 社会关系破裂:过高的利息可能会破坏借贷双方的关系,引发矛盾和冲突。
我国法律对借贷利率的规定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平,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利率上限可以避免高利贷现象的出现,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在进行借贷活动时,双方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以合法、公平、诚信的原则进行交易。如果您参与了高利息的借贷活动,可能会陷入法律纠纷,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建议您在进行借贷时,按照法律规定的利率范围进行约定,确保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