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损失多少属于刑事?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根据不同情况和法律规定,经济损失的数额可能会影响刑事责任的认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经济损失的数额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犯罪的危害程度是判断刑事责任的主要标准。这包括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的主观恶性、犯罪的客观结果等方面。因此,即使经济损失数额较小,但是犯罪的危害程度较大,也可能被认定为刑事责任。
其次,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经济损失的数额会被作为认定刑事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犯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背信运用特定关系人罪、单位行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等犯罪,数额较大的,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里的“数额较大”并没有明确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等罪行,如果造成了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后果,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长期有期徒刑。这里的“重大损失”也没有明确的数额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经济损失多少属于刑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损失数额作为唯一的标准。在判断刑事责任时,除了经济损失数额外,还需要考虑犯罪的危害程度、主观恶性、客观结果等方面的因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七条、第六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