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您说的“不正常买东西”具体是怎样的情况。如果是商家存在欺诈、误导等行为导致您购买了不符合预期的商品或服务,您有权要求赔偿。比如商家故意虚假宣传商品的性能、功效等,您可以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主张增加赔偿所受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如果是您在购买过程中自身存在误解或错误,但商家未进行充分的说明和提醒,您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要求部分退款或者换货等补偿措施。
要是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您有权要求商家修理、更换、退货,如果因此给您造成了其他损失,比如因商品故障导致您的其他财产受损,您也可以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
在消费领域,我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核心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赋予了消费者多种救济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对于赔偿的具体标准和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违法行为和造成的损害后果来确定。同时,消费者在主张赔偿时,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如购买凭证、商品瑕疵的证明、损失的证据等,以支持自己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