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姻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夫妻双方可以通过起诉离婚的方式来解除婚姻关系。那么,起诉离婚时,是否都会进行调解呢?
一、起诉离婚都会进行调解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也就是说,起诉离婚时,法院会首先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旨在促使夫妻双方达成和解,自愿解除婚姻关系。如果调解成功,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则法院会根据调解书制作离婚判决书,宣告婚姻关系解除。
如果调解不成功,而且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才会判决准予离婚。不是所有的起诉离婚都会进行调解。
二、起诉离婚调解可以达成哪些内容
调解协议可以涉及的内容包括:
离婚与否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婚姻损害赔偿的请求
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认可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的约定,另一方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起诉离婚调解要注意什么
在起诉离婚调解中,当事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冷静,理性应对调解过程。
充分考虑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做出冲动或错误的决定。
如有必要,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调解不成功,尊重法院的判决,避免情绪化反应。
起诉离婚不一定会进行调解,只有符合特定条件时才会进行。调解的主要目的是促成双方和解,达成离婚协议。调解可以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离婚与否、子女抚养权、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和损害赔偿请求等。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应注意保持冷静理性,充分考虑双方权益,必要时可以委托律师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