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是很多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重大事件,它不仅会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产生影响,还会对其财产分配、抚养费等方面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离婚后,当事人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后多久还能提起诉讼呢?
一、离婚两年后还能起诉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离婚后两年内,当事人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没有达成协议;
2. 夫妻双方在离婚后两年内,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无法协商一致。
离婚两年后,当事人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有异议的,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离婚后两年起诉撤销婚姻
(一)重婚;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生理缺陷,婚前未告知,婚后难以共同生活的;
(六)婚前隐瞒了与婚姻家庭有关的重要情况;
(七)婚前知道对方患有重大疾病,婚后未治愈;
(九)一方被宣告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推定死亡,另一方提出撤销婚姻请求的。
当事人发现上述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婚姻的诉讼。离婚后,撤销婚姻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自当事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撤销婚姻事由之日起计算。
三、离婚后两年起诉要求分割财产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原则判决。
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离婚时隐瞒、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财产。离婚后要求分割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隐瞒、转移夫妻共同财产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