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两个人的浪漫约定。孕期,是两个家庭的幸福期盼。生活中的各种变数,也可能让这两段美好的时光蒙上阴影。本文将聚焦孕期离婚的法律问题,为身陷困境的准妈妈们提供专业指导。
一、孕期怎么起诉离婚
我国《民法典》规定,妇女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如果男方坚持离婚,危害了胎儿或婴儿健康,女方有权向法院起诉离婚。
1. 起诉主体
孕期起诉离婚的主体为妻子,丈夫无权起诉。
2. 起诉条件
(1)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无法调和;
(2)丈夫在妻子怀孕期间或分娩后一年内提出离婚,且危害胎儿或婴儿健康。
3. 举证责任
妻子需提供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破裂、丈夫提出离婚以及离婚行为对胎儿或婴儿健康的危害。
二、孕期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属
1. 法律规定
《民法典》规定,子女未满两周岁的,原则上由母亲抚养;两周岁以上,父母双方协商决定抚养权归属;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判决。
2. 酌情考虑因素
法院在判决子女抚养权归属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子女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2)父母的经济能力、居住条件;
(3)父母的品行、教育水平;
4) 母亲孕期及分娩后身体状况;
(5)其他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因素。
三、孕期离婚后抚养费支付
1. 法律规定
《民法典》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由父母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
2. 酌情考虑因素
法院在判决抚养费数额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父母双方的经济能力;
(2)子女的实际需要;
(3)当地的生活水平;
4) 母亲孕期及分娩后身体状况对抚养子女的影响;
(5)其他影响抚养费支付的因素。
以上就是孕期起诉离婚的相关知识点。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