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回答仅供参考。
劳资纠纷律师团
拖欠工资报警是可以的,但报警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报警后,警察一般会先了解情况,若该事件不存在暴力威胁等违法犯罪情形,通常会建议劳动者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等途径解决。因为拖欠工资属于劳动争议范畴,一般不涉及刑事犯罪,警察无法直接对工资纠纷进行处理和裁决。劳动者可以在报警后,同时采取以下更为有效的方式维权:一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对拒不支付的可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程序,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履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若符合条件,还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法律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等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了劳动争议适用范围包括因劳动报酬等发生的争议,劳动者可通过仲裁解决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等有价证券,符合条件的可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者在遭遇拖欠工资时提供了维权依据和途径。

工伤赔偿律师团
拖欠工资可以报警,但报警不一定能有效解决问题。从法律性质上来说,拖欠工资属于劳动纠纷,通常不在公安机关的直接管辖范围内。不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报警是有意义的。
当存在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时,就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报警,公安机关会介入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在一般的拖欠工资案件中,报警后警察可能只是进行协调,因为劳动纠纷主要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机构处理。劳动者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仲裁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参考解决方案:1. 若遇到拖欠工资,先确定是否存在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情形,如有可直接报警。
2. 一般拖欠工资情况,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携带本人身份证、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证据材料,劳动监察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

企业法务律师团
拖欠工资报警是否可行,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拖欠工资一般属于劳动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直接管辖范围,直接报警通常无法解决问题,但存在例外情形。
1、常规情况:报警不予受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本质是劳动争议,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规定,此类纠纷需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专门途径解决。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处理治安违法和刑事犯罪,劳动纠纷不属于其职能范围,直接报警可能被建议通过劳动部门维权。
2、例外情形:涉嫌犯罪时报警有效。若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一般指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或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经政府有关部门(如劳动监察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属于刑事案件,劳动者可报警,公安机关会依法立案侦查。
3、正确维权步骤。遭遇拖欠工资时,建议优先采取以下措施: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携带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投诉后劳动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申请劳动仲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若用人单位对拖欠工资事实无异议,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程序简便快速);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综上,仅在用人单位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时,报警才会被公安机关受理;其他情况下,应通过劳动投诉、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权,同时注意保留劳动关系证明、工资拖欠证据,以便高效解决纠纷。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