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是怎样

提问时间:2025-07-10 12:26:41 浏览数:92
问题描述:

在法律规定中,职工因工伤导致死亡的赔偿标准具体是怎样的?

提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专业律师护航,5分钟响应!立即咨询

专业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回答仅供参考。
债务律师团

债务律师团

响应时间:5分钟内 已帮助360人

工伤死亡赔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标准: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这是用于安葬因工死亡职工的费用。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这个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且会随着每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调整。

法律解析:这些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丧葬补助金是基于对丧葬事宜所需费用的考虑而设定。供养亲属抚恤金旨在保障因工死亡职工生前供养亲属的生活,其比例设定兼顾了公平性和合理性。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对因工死亡职工近亲属的物质补偿和精神抚慰,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确定标准,体现了赔偿的公平性和统一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赔偿标准的影响。通过这些规定,尽可能保障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的合法权益,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保障和慰藉。

工伤赔偿律师团

工伤赔偿律师团

响应时间:5分钟内 已帮助350人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社会保险法规定,具体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三项,赔偿主体为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已缴纳工伤保险时)或用人单位(未缴纳时)。

1、丧葬补助金:标准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这里的“统筹地区”指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以当地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为准,例如某省2023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则丧葬补助金为8000×6=48000元。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向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支付。具体比例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如父母、子女等)每人每月30%;若亲属为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增加10%。需注意,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得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范围需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包括配偶、子女(含婚生、非婚生、养子女、继子女)、父母(含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且需满足“无劳动能力”“主要生活来源依赖死者”等条件。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例如202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283元,则2024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9283×20=985660元,此标准每年会随统计数据更新调整。

特殊情形处理: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供养亲属按月支付抚恤金;生活困难的,可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若职工被法院宣告死亡,按工伤死亡标准全额支付待遇。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所有赔偿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工伤保险基金可先行支付,再向用人单位追偿

劳动纠纷律师团

劳动纠纷律师团

响应时间:5分钟内 已帮助270人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赔偿项目及标准如下:

1. 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例如,某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丧葬补助金就是5000×6 = 30000元。

2. 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比如,职工月工资为6000元,其配偶每月可领取6000×40% = 2400元。

3.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23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9283元×20 = 985660元。

参考解决方案:

当发生工伤死亡情况时,家属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1. 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等。

3. 与用人单位及社保部门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

免费问律师

免费问律师

平台三重认证律师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