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回答仅供参考。
刑辨律师团
如果被辞退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依据以下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若用人单位违反此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若逾期不支付,用人单位需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者还可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索要工资,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旨在保障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基本权利。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的合法所得,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剥夺。劳动行政部门的介入是行政手段的干预,目的是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而劳动仲裁和诉讼则是为劳动者提供了司法救济途径。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它具有高效、专业处理劳动纠纷的特点。当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则是进一步保障其合法权益,通过司法审判的权威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确保劳动者被拖欠的工资能够得到追回,维护劳动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交通事故律师团
被辞退后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劳动者可依法维权。以下从法律规定、工资范围、维权途径三方面具体说明:
1、工资支付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无论辞退是否合法(如员工因过错被辞退、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用人单位均无权克扣或拖欠劳动者已提供劳动的对应工资。即使双方存在争议(如经济补偿、赔偿金等),工资与争议款项需分开处理,工资部分必须优先结清。
2、工资范围及违法后果:需支付的工资包括劳动者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具体涵盖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而非仅基本工资。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劳动者维权途径: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步骤维权:
(1)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条、辞退通知等证据,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
(2)若投诉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支付拖欠工资及加付赔偿金(需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
(3)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若辞退行为本身违法(如无合法理由辞退),劳动者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二倍,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需注意,工资支付与违法辞退赔偿金可同时主张,两者不冲突。

合同律师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也明确指出,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若劳动者被辞退却未获得工资,这属于用人单位违法克扣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就有义务按照约定和法律规定支付工资,即使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也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工资。
参考解决方案:1. 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其支付被拖欠的工资,并明确指出其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理。
3. 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相应的赔偿金。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